t55p1327

标签: 制造业

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小幅回升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加快

生产指数为50.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制造业生产扩张加快;新订单指数为49.5%,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医药、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
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其实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是日本,日对华投资存量截至2年前高

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其实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是日本,日对华投资存量截至2年前高

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其实对中国经济,贡献最大的是日本,日对华投资存量截至2年前高达1358亿美元,其中光制造业占比超60%,不过日本这么做也有自己的私心。中国高速公路上跑的每三辆车里就有一辆装着日本发动机技术,北京地铁一号线的盾构机最早是靠日元贷款引进的,就连新疆戈壁滩上的防护林,都有日本环保技术的影子。很多人没意识到,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比想象中深远。截至2023年,日本对华投资存量已达1358亿美元,其中超六成砸进了制造业,但这笔钱背后藏着的算盘可不简单。故事得从1979年说起,当时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带来了一份特殊礼物——政府开发援助(ODA)。这笔总额相当于2900亿人民币的资金,一半以上变成了钢轨、桥墩和航站楼。北京首都机场扩建、上海浦东机场起降跑道、青岛港的深水码头,这些现在看来习以为常的基建项目,当年都靠日元贷款才有了启动资金。后来这笔钱又转向环保领域,兰州的大气治理工程、青海的生态保护项目,甚至新疆的节水灌溉技术,都有日本技术专家的身影。这些援助确实解了中国基础设施的燃眉之急,就像给刚起步的中国经济搭了脚手架。但真正让中国制造业脱胎换骨的,是日本企业带来的"看家本领"。上世纪80年代,丰田的生产专家带着"看板管理"走进一汽车间,教中国工人如何通过卡片记录每道工序的进度,把库存压到最低。这种后来被称为"精益生产"的模式,彻底改变了中国工厂"大而全"的粗放式生产,现在东风、上汽这些大厂的生产线,每天还在沿用这套方法降低成本。电子行业更是如此,夏普在烟台建的超高清研究院里,7个实验室专攻8K技术,不仅带来了专利,更培养出300多名本土工程师,这些人后来成了京东方、TCL的技术骨干。日本企业的投资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中国产业链的各个角落。在长三角的汽车产业园里,每台丰田发动机下线,都会带动周边几十家中国零部件厂运转;东莞的电子厂里,日本提供的半导体硅晶圆经过加工,变成华为手机的芯片载体。这种"日本核心元件+中国组装加工"的模式,让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但也形成了特殊的贸易格局——中国对欧美赚的顺差,很大一部分要用来填补对日贸易的逆差,2010年这个数字就达到556亿美元。就像烟台中日产业园聚集的150家日企,它们带来了就业和技术,却也牢牢掌握着关键材料的供应渠道。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日本企业转移的技术总是"留一手",核心专利和精密设备从来不会真正放手。比如汽车合资厂里,发动机图纸永远锁在日方保险箱里,中国工程师只能负责组装;电子厂里最赚钱的半导体材料,像日立化成的异方性导电胶,全球一半产能都攥在日本人手里,一旦断供,三星、LG都得停产,更别说中国厂家了。这种"技术控制"让中国虽然成了制造大国,却在很长时间里赚的都是辛苦钱,一台彩电的利润里,大半要分给提供核心部件的日本供应商。日本的私心还藏在战略布局里,早年援建的港口和铁路,恰好打通了中国资源出口的通道;环保项目背后,是日本对稀土、煤炭等资源的长期需求。就连ODA援助,也带着对历史问题的考量——1972年中国免除了日本的战争赔偿,这些援助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变相的补偿,既赚了口碑,又打开了市场。现在看来,日本就像个精明的商人,用贷款和技术当敲门砖,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后,就通过产业链控制把利润源源不断地赚回去。如今在烟台的超高清产业园、天津的汽车基地,这种合作还在继续。中国工人学会了精益生产,却还在攻克芯片制造的难关;日本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却不得不面对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这场持续四十多年的经济互动,没有纯粹的奉献,也不是简单的剥削,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的博弈。就像邻居帮你修了路,却悄悄掌握了加油站的钥匙,这种复杂的关系,或许正是中日经济羁绊的真实写照。

上半年四川科创与制造业减税降费474.5亿元

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政策合计减免34.95亿元,其中制造业企业减免20.55亿元,促进企业生产效能提升。在德阳,四川锐腾电子有限公司利用减免资金对老旧生产线实施数字化改造,在自建的数字化车间里通过AI系统实现产品自动识别...
美国务卿卢比奥说:“如果当年中国不走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而是一直生产低端供应链的

美国务卿卢比奥说:“如果当年中国不走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而是一直生产低端供应链的

美国务卿卢比奥说:“如果当年中国不走制造业创新升级战略,而是一直生产低端供应链的商品,就不会有今天中美博弈的场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业正经历空心化危机,美国各大企业发现,把生产线搬到中国,成本能降一半。于是可口可乐、耐克、苹果等企业蜂拥而至,中国成了全球产业链的“中转站”。这不是中国抢生意,是美国企业主动选择中国,是因为这里劳动力便宜、市场潜力大、政策稳定。美国也想让中国成为代工厂,为他们打工。但中国没打算一辈子给人打工,中国在代工的同时,也在自己学习技术。现在中国科技甚至要比美国更加强大,5G在全球领先,比亚迪的电动车销量直接把特斯拉压下去。光伏产业,全球七成以上的产能掌握在中国手里。美国自然不想看到这种局面,美国希望中国当年别走创新这条路,最好一辈子给美国做廉价代工,美国高枕无忧。但问题是,历史的车轮不会按他们的设想转。中国有14亿人口,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可能一直满足于低端制造。就像当年日本、韩国一样,他们从低端加工逐渐做到半导体、汽车、家电,中国走这条路也是必然。中国不反对规则,反对的是伪装成“规则”的强权。正如王毅外长所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工业和信息化部辛国斌:分行业分区域培育一批深耕行业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雁争)8月27日至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训班。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出席培训班并作开班讲话。辛国斌说,未来一段时间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从...

中国东方近5年累计新增制造业项目投放122个 投资金额超450亿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马慜)8月29日,记者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方”)获悉,近年来,该公司立足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的功能定位,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致力成为...
印度、巴西不甩特朗普美国总统川普的贸易与制造业资深顾问纳瓦罗近日受访时,批评

印度、巴西不甩特朗普美国总统川普的贸易与制造业资深顾问纳瓦罗近日受访时,批评

印度、巴西不甩特朗普美国总统川普的贸易与制造业资深顾问纳瓦罗近日受访时,批评印度持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甚至将乌克兰冲突称为「莫迪的战争」,把原本的美印贸易争执升级成更针对个人的激烈冲突。他并表示,如果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停止协助资助战争机器」,川普政府对印度征收的关税将减半。但根据消息人士指出,印度显然无视川普关税施压,9月甚至将增加俄国石油进口。巴西已根据经济对等法律,授权启动针对美国50%关税的对等程序,下令要求政府贸易机构外国贸易商会(Camex)开始分析,能否运用对等法律报复美国课征的50%关税。
山西举办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展、演、聘”来给制造业“加速度”

山西举办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会、展、演、聘”来给制造业“加速度”

8月26日,以“激发人力资源创新活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5山西·太原人力资源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太原举办。会议由山西省人社厅、太原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旨在搭建以会聚智、以展兴业、以演促建、以聘引才...
彻底摊牌了!富士康帝国崩塌!郭台铭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在大陆市场呼风唤雨的富

彻底摊牌了!富士康帝国崩塌!郭台铭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在大陆市场呼风唤雨的富

彻底摊牌了!富士康帝国崩塌!郭台铭可能怎么也没想到,曾经在大陆市场呼风唤雨的富士康,如今会像被戳破的气球一样迅速泄气。大家怎么看,一起评论区唠唠!曾经的“代工帝国”富士康,如今正上演着一出“大崩塌”的好戏,光是郑州厂区,产能就从巅峰时期的月产500万台iPhone暴跌到现在的三成,相当于每天少造10万台手机。这个数字要是放在从前,都够填满整个郑州航空港区的仓库了。这场崩塌来得既突然又必然,富士康的三大根基:苹果订单、低成本优势和政策红利,正被现实一根根抽离。而苹果为了分散风险,开始把订单分给立讯精密、比亚迪这些新贵,之前iPhone16的部分高端机型订单就直接给了立讯精密,这一下子就打乱了富士康的节奏。更要命的是,富士康引以为傲的低成本优势也荡然无存。从前工人月薪两三千,现在涨到四五千,还得管吃管住交社保,政策红利也在悄然褪去,过去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富士康各种优惠政策,现在则更注重扶持本土企业。慌了神的富士康开始到处找出路。先是砸了100亿美元到美国威斯康星州建厂,结果因为工资太高、工会太强,整个项目只完成了十分之一就草草收场。转战印度同样碰壁,基础设施差、停电频繁、工人技能低下,良品率只有50%左右,还得从大陆调技术人员去救火。这还不是最糟的,2024年7月,富士康虽然跟河南省签了个10亿投资的合作协议,但这点投入对于目前的困境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郭台铭:时代变了,你那套“给大陆赏饭吃”的傲慢想法早该收起来了。富士康的溃败,折射出整个制造业格局的巨变,当它还在靠人海战术拼订单时,中国本土企业已经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不是简单的企业更迭,而是整个时代在发出的警示:要么跟上变革的步伐,要么被无情淘汰。富士康的困境远不止于此,本土企业的崛起更是给了它致命一击。立讯精密靠着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线,产品精度已达到微米级,合格率直逼100%,比亚迪更是从电池起家,一路打通了整个供应链,如今在新能源车领域独领风骚。深层次来看,富士康的三大致命伤已经无法掩盖。首先是过度依赖苹果订单,苹果占其营收超过一半,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模式风险太大。还有就是创新能力不足,除了组装,在核心技术上几乎毫无建树,而且管理模式僵化,那套半军事化管理早就不适合新时代的年轻人。眼看着日子不好过,富士康也在寻求转型,押注AI服务器业务,试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想往高端制造升级。但这些转型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毕竟市场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只要有廉价劳动力就能赚钱的时代了。工业富联的财报就是最好的证明,2023年营收4763.4亿元,同比下降6.94%,2024年虽然有所回升,但主要靠AI服务器业务支撑,传统代工业务依旧萎靡不振。现实给了郭台铭当头一棒,离开中国完整的产业链、高素质的工人队伍和便利的物流体系,富士康寸步难行。而印度和美国的失败已经证明,制造业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富士康的崩塌,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缩影,当年靠着廉价劳动力起家的代工模式,终将被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取代。这不是哪个企业的一己之私,而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只可惜郭台铭没能早点看清这一点,还沉浸在“赏饭论”的自我陶醉中,最终等着被时代的浪潮无情冲刷。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踊跃留言!
厉害了!零跑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厉害了!零跑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厉害了!零跑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8月28日,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三张榜单观察,零跑汽车首次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并连续入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来自懂车帝车友圈】